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影评观点 >浏览正文

《奥本海默》从《奥本海默》看《希拉德请愿书》的再次失声

2023年09月12日影评观点

之前《手册》评论出来时,好奇去找来那集《双峰》看,对比之下,同样核爆场面,诺兰似乎只想做供科技馆巨幕影院放映的科教片,至于“在巨大的脚踏船上兜圈子”,从听证会绕回听证会并在同一纬度问题上纠缠,诺兰只为做结构上的“复调”,我们已经见过可以倒过来演奏的卡农(《记忆碎片》),他在《敦刻尔克》开始尝试的是三声部,而这部因为他的起点基于奥本海默和斯特劳斯两个视角,所以他需要最终绕回这两个人物,甚至不惜牺牲之前大量上层军政视角的铺设,又绕回这两个人物作为对手的存在,而在这期间其他人物如同穿插而入的各种声部,并让观众看到两人在各自不同形式中,不断达到其自身的临界点,心理破防,崩盘,湮灭。一个人的对手的性质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观点的表达方式。斯特劳斯视角的台词大部分是虚构的,带着当年麦卡锡意识形态下的主观假设,为其完成一套伪反派式的叙事,并正如诺兰自己提示的那样,斯特劳斯像《莫扎特传》中的萨利耶那样,在问询官员(神父)面前揭露自己的平庸,猜忌和险恶,而与此同时,奥本海默的境况同样糟糕,最终在面对自己曾在A Bomb和H Bomb问题的双标下接受道德和灵魂的拷问。斯特劳斯是和科学沾边的红顶..全文更精彩

对不起,会员才可查看!
没有注册,请点此注册!
已注册,点此登录